該室是禽病學博士點、養禽與禽病防治專業多個碩士點及本科生、國內外訪問學 者、進修生的教學、科研和生產服務相結 合的多功能開放實驗室,該室于1987年被 批準為農業部重點研究室,于1996年被批 準為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
主要研究方向
1. 家禽新病及烈性傳染病的診斷與防治家禽的新病和烈性傳染病,一直是危害養禽業的主要疾病。本學科在這些危害 重大的疾病的診斷與防制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隨著遺傳育種和飼養管 理方式的改變,一些新出現的禽病以及表現出更加復雜和更新形式的傳統烈性傳染病仍將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成為不斷困擾我國養禽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疾 病,今后本室將加大對該方向的研究力度。
2. 家禽胚胎傳遞性疾病的凈化
家禽胚胎傳遞性疾病對于養禽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對重要胚胎傳遞性疾病(如: 雞白痢、雞敗血霉形體、傳染性腦脊髓炎、雞減蛋綜合癥、禽白血病等)的研 究,以及實施準確的檢測和有效的凈化方法十分重要。
3. 家禽分子病毒學及其應用
(1) 開展家禽主要病毒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包括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禽T型副粘病毒病(PMV-I)、雞傳染性喉氣管炎(ILT)和傳染性法氏囊病(IBD)等。
(2) 禽病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包括:對IBV的快速診斷和基因分型;AIV、NDV、ILTV等的套式PCR快速診斷:對NDV等強弱毒株快速鑒別診斷:研制IBV、NDV、ILTV、AIV等家禽病毒的核酸分子雜交探針。
(3)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包括ILTV的基因缺失苗以及一些主要病毒病的亞 單位病苗。
4. 家禽遺傳育種
應用RAPD和微衛星標記,分析肉雞、蛋雞、肉鴨不同品種(系)和群體的遺傳結 構、遺傳純度、遺傳距離及雜種優勢的關系,為雜交親木的選擇和配套組合的 確定提供依據,開展標記與連鎖分析研究。
5. 家禽營養
主要開展肉雞、肉鵝營養需要量研究和飼料添加劑的研究。
6. 家禽集約化飼養管理技術
主要開展家禽的商業化育種、配合飲飼料的生產、家禽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研 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家禽集約化飼養管理技術。
7. 家禽內分泌生理及調控
著重于外源生物活性肽對禽類生長與內分泌影響的研究
學術隊伍
本室有一支年齡、知識、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F 有研究人員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研究人員中有博士學 位的6人,有碩士學位的7人,有學士學位4人。50歲以下的人員占 有 72%。學科帶頭人和家禽新病及烈性傳染病的診斷與防治以及家禽胚 傳遞性疾病的凈化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辛朝安教授,博士生導 師;家禽分子病毒學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劉福安教授,博士生 導師:家禽遺傳育種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張細權教授;家禽營 養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馮定遠教授,傅士生導師;家禽集約化 飼養管理技水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畢英佐教授,博士生導師: 家禽內分泌生理及調控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傅偉龍教授,博士 生導師。

